昨天下午三点,在高作镇的一家木工作坊内,彭自玲正带着一帮工人为一个北京来的订单赶工。彭自玲今年已经58岁,52岁才开始创业,现在已经在高作镇上开设了两个木工厂,所开的网店,每天都会接到全国各地的订单,销量十分可观。而在创业之前,她做过许多职业。
高作镇高南社区居民 彭自玲:架过桥、修过路、搞建筑工地,送这些材料各方面的。
2010年,彭自玲听说沙集镇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很多村民在家就可以创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她开始去接触网络。
高作镇高南社区居民 彭自玲:我一看,这里有潜力,有潜力吧。淘宝淘宝,我一想,哎,能淘出宝来,就感兴趣了。
在女儿的帮助下,彭自玲学会了上网。在仔细研究了一些优秀网店的经营模式后,她决定经营实木家具。然而,彭自玲从未接触过家具行业,于是她从零开始,不断钻研。
高作镇高南社区居民 彭自玲:你只要说勤劳了,那必有收获。晚上熬的熬的就趴在桌子上就睡了,很辛苦,那有两三年的时间,早上4点起来,晚上12点之后睡觉。
勤能补拙这个成语用在彭自玲身上再合适不过,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如何做实木家具,如何在实木上雕刻花纹,并不断地总结经验。在实践中,彭自玲认识到商品要想销量高,不仅质量要过关,创新、创意更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于是她开始自己设计家具款式。
高作镇高南社区居民 彭自玲:网上钻研,有时候自己设计出来那样东西,如果没做成功了,连夜我也得把它做出来,只要是出来新颖的东西,一旦被他们认可了马上就是爆卖。
彭自玲的创意吸引了不少网民点击购买,但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一些网络商家不仅抄袭了她的创意,还与她打起了价格战,让她流失了不少顾客。面对这些问题,彭自玲没有气馁。
高作镇高南社区居民 彭自玲:这一款式一出来被人家仿去了,我立马新的产品又出来,我更新快。
不断突破,不断创新,彭自玲的努力获得了各方的认可,2014年,彭自玲在政府的帮助下,拿到了小额贴息贷款,扩大了生产场地,购进了新的机器,生意越做越红火。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附近村民就业。
高作镇高南社区居民 彭自玲:尽量多带动一帮再就业人员,农村嘛,闲散人员多。如果他们要都到我这来,不论他苦钱多与少,比他一天没有事做要强多了。
彭自玲52岁开始创业的经历感染了很多在生活中找不到方向的农村留守人员,不少人过来向她学习经验。
高作镇高南社区居民 杨磊:她给我鼓励很大,她的一些想法,一些做法确实是很让我钦佩的。
梁集镇李庄村村民 周发兵:我们就是向她学习,她真是的,不容易,一个女同志,开那么大厂,非常不容易的。
彭自玲52岁开始创业,58岁事业小有成就,她的成功告诉我们,在互联网时代,创业没有年龄限制,只要你敢于尝试,只要你愿意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陈文君 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