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睢宁新闻网!
关键字搜索

当前位置: 主页 > 民生 >

记者调查:“限塑令”的七年之痒

时间:2016-03-15 09:40来源:未知 作者:睢宁新闻网 点击:
      7年前,一纸法令将塑料袋推上了风口浪尖,那就是“限塑令”。如今,7年过去了,它又成了“焦点”,因为有不少人认为“限塑令”已经名存实亡。那么“限塑令”执行效果到底如何?睢宁哪些地方属于塑料袋的“重灾区”?问题的症结又在何处?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近日展开了一番调查。
      大型超市:“限塑”成果可观
      昨天下午,在城区的一家超市,记者看到不少市民付完款后,就直接提着大包小包出来了。他们告诉记者买东西不多时都会这样。
      市民  祁新宽:现在不是消费避免环境污染嘛。记者:所以就自己不买塑料袋就这样拎回去是吗?对,就这样提回去,我家很近。
      市民  庆优敏:环保,弄得到处乱七八糟,不讲究卫生,就没用塑料袋一般自己买东西都是这样,是吗?一般我都自己带包过去。
      记者走访的这家超市负责人告诉记者,限塑令实施七年多,很多市民都已经养成了自带环保袋的习惯,塑料袋的使用量也在一直下降,如今已经降至“限塑令”前的一半。
      城区某超市店长  刘晓芹:比往年要少了好多,很多的顾客,自己带一些比较方便的袋子或者比较结实的袋子重复利用,重复使用,还有一些老年人自己行动不方便,带一些自己的购物车,很多袋子也就节省下来了。
      农贸市场:“限塑令”形同虚设
      与超市相比,限塑令对于农贸市场来说形同虚设。在城区的一家农贸市场,记者看到各个摊位前都悬挂着塑料袋,红的、白的、蓝的,各式各样,应有尽有。
      摊主  仝太宗:每个都包装,没有不包装的,数量不一定,有的时候能用到三四把。
      摊主  刘露:用那个小袋子,然后统一给它打包一个大袋子嘛。记者:那每天能用多少个这样的塑料袋呢?这不一定,有时候像节日的时候就用得多,平常就用得少,不一定,像一把三十个,一天最少也得用100多个。
      记者调查发现,城区每个菜市场周围都有专门卖塑料袋的商店,生意也都非常好。
      店主  王龙:袋子都是这些白色的卖的多,食品袋子,饭店小吃铺,正常这些用的多。
      记者还了解到,有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塑料总消费量4亿吨,中国消费6000万吨以上。虽然限塑令已经实施七年多,但塑料袋从未离开市民的生活。
      替代品因价格高遇冷
       “限塑令”屡限不止,这又是为什么呢?采访中,记者发现除了市民的意识淡薄外,还有刚性需求的原因。
      顾客  杨梅:记者:像您平常的话,来逛街的时候会自己带袋子过来吗?一般带的比较少,那是太少太少了。记者:一般都是在这边买是吧?嗯,就是方便,有时候从家容易忘。
      摊主  夏向南:你像老百姓买菜还好点,有人就自己带这些容器,你像给饭店买菜,饭店进货肯定要用塑料袋对吧,这个不好改变。
      那么有没有更加快捷、廉价、环保的替代品呢?事实上,在限塑令刚实行的时候,不少超市都在明显的位置摆放了环保购物袋来替代塑料袋,希望市民购买使用,可由于环保购物袋的价格较高,并没有得到市民青睐。久而久之,环保袋销售也就取消了。
      城区某超市店长  刘晓芹:顾客的反应不是太愿意接受这一块。年轻人他用塑料袋的比较多一点,他是随机用的,他不愿意重复使用。
      “限塑令”遭遇了七年之痒,似乎我们只是在每年特定的时间才会因为媒体的回顾想起这条法令,而要解决目前“限塑令”所面临的困境,婧妍认为,相关部门不仅要做好宣传引导,还应有限制有处罚,严格控制生产环节,打击违规生产超薄塑料袋的黑作坊,从批发、零售、消费等环节进行监控。当然,“限塑令”的生效更有赖于大家的自律,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多使用可以重复利用的环保袋,为限塑尽一份力。
张昕  冯威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