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阁村,位于双沟镇北部,古黄河南岸。传说很久以前,此段黄河发水,洪水汹涌澎湃,大有冲垮沿岸堤坝、淹没附近村庄之势。
双沟镇双东社区居民 刘焕彬: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老和尚,身上背一个铜像,观音铜像,就走到黄河沿儿背不动了。饿了,他就把这个铜像放下来,去化缘。结果一化缘吃饱了回来,刚才饿了还能背动,吃饱了反倒背不动了。无论怎么背背不起来了,我就放在这吧,就走了。
令人想不到的是,观音铜像被留在黄河岸边后,原本肆虐的黄河突然风平浪静,水位也很快退了下去。当地人认为这是观音显灵,因此就在黄河南岸的两座土高台之间,修了一个阁楼,将那座观音铜像供在上面。因为下面可以通行,所以这个阁楼被叫做“穿心阁”。
双沟镇双东社区居民 刘焕彬:所以穿心阁穿心阁,跟这个观音阁名字音相近,时间长了大家都叫它观音阁了。
其实据史书记载,穿心阁也即观音阁,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后因年久失修,它又从原地向东搬迁,重建于今天的观音阁小学所在位置。当年观音阁的香火极其旺盛,每逢庙会,数十里内的百姓都汇聚而来,十分热闹。当地村庄,也因此被称为观阁村。但可惜的是,文革时期观音阁遭到破坏,最后一个尼姑也返回了老家安徽凤阳马化营。
双沟镇文化站站长 吕守军:为了抢救和保护双沟镇观音文化,按照领导的意图,我曾两次带领观音阁的村民,前往安徽凤阳龙兴寺福寿庵去拜访至今还健在的最后一个尼姑,叫娄昌林。她用她的记忆,在马化营这个地方还原了一个观音阁寺。
在两次拜访中,已经是耄耋之年的娄昌林给人们留下了很多有关观音阁的文字、图画等宝贵资料。如今,观音阁虽然不在了,但是它的名字,却永远镶嵌在了当地村庄中,并被这里的人们代代相传。上世纪90年代,我市在双沟修建的民用机场,也因为坐落在观阁村范围内,而被命名为观音机场。
李阳 梁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