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创新发展,摆脱了传统路径依赖,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围绕“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加快黄河故道、徐洪河、徐沙河“三大生态廊道”建设,重点推进房湾生态湿地建设,制定严格的湿地保育和生态保护措施,将其打造成黄河故道重要蓄水区、生态涵养区,同时实施“百村万树”工程,大力推动水土流失区域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并加快徐洪河、徐沙河生态廊道建设步伐,构成有山有树、有水有树,绿树成荫的特色景观,成为环绕我县的三条“生态廊道”。
县委党校讲师 顾士刚:只有绿色发展,才是永续发展。我们睢宁新一届县委、政府就立足于睢宁实际,着眼于睢宁未来,在“科学、依法、规范、公正、创新”指导下,突出以人为本、绿色发展、前瞻性规划,树立“县当市建、镇当县建、村镇一体”的发展理念,来全力打造美丽睢宁。
2017年,我县“三线”开战:一是坚守生态红线,多规合一,科学布局;二是巩固治理战线,五项督查,全面开展“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三是构筑绿色防线,以“百村万树”工程为引领,以生态化、珍贵化、效益化、彩色化、嗅觉化“五化”为标杆,着力推进生态走廊建设,大力实施城镇绿化三年提升计划。
县委党校讲师 顾士刚:我们都知道,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睢宁人民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美了,我们可以借“城在绿中、人在景中”这个平台,打造睢宁特色小镇,使“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实现“强、富、美、高”四者完美融合,促进农业转型,农村升级和农民的增收。
顾士刚认为,目前睢宁“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初步形成了白色家电、纺织服装、金属机电、皮革皮具“四大百亿级产业”,以“沙集模式”为代表的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豆腐、烧鸡、贡菜、水粉皮等地方特产风味独特,下邳汉家风韵令人回味……可以构建以县域为中心,一盘棋辐射多条特色旅游线路。
县委党校讲师 顾士刚:比如,走“旅游+电商”、“旅游+商贸”、“旅游+文化”等路子,以“沙集模式”为招牌,向“沙集+凌城+邱集+高作”进行联动发展,来打造农村电子商务情景体验游;以李集镇为中心,培育以旗杆街历史文化为特色,发挥边界商贸桥头堡内涵,打造“高颜值”“活而新”的乡村商贸文化之游;以古邳镇为中心,依托现有资源,以汉文化为根基,发展观光游、休闲游为主的乡村探古寻踪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