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国及省、市政协有关文史工作会议的精神和要求,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县文史资料征集工作的当务之急是有计划的抢救性征集,挖掘整理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重要史料。特拟定以下征集纲目供撰写者参考:
一、建国后各种运动在睢宁的文字和图片史料
1.解放建政期间(1949—1951年)的迎接解放。清剿各股顽抗武装、规劝投诚武装人员、建立县人民政府及首批区人民政府政权等史料。
2.减租减息期间(1950年)的有关减租减息的政策、做法及效果等史料。
3.征粮支前期间(1949—1950年)的有关征粮的政策、做法及效果等史料。
4.反霸镇反期间(1950—1951年)的打倒恶霸地主份子、镇压反革命份子等史料。
5.土地改革期间(1951—1952年)的土改政策、土地分配情况、工作步骤、工作方法及成效与作用(包括土改复查)等史料。
6.抗美援朝期间(1951—1952年)的解放军与睢宁子弟赴朝鲜抗美援朝、当地群众声援朝鲜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的游行示威、全县人民群众为抗美援朝捐献钱物等史料。
7.禁烟禁毒(1952年和1957年)的史料。
8.三大改造期间(1953年—1956年)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做法、成效与失误等史料。
9.粮油统购统销期间(1953年起)的粮食、食油统购统销的政策、做法、成效与失误等史料。
10.整风反右期间(1957年)的党内整顿干部作风、反右派斗争的政策、做法等史料。
11.“三面红旗”即总路线、大跃进(大修水利、大炼钢铁、大放卫星)、人民公社(一大二公、一平二调、五位一体、公共食堂)期间(1957—1959年)的政策与做法、得与失等有关史料。
12.整风反右倾期间(1959—1961年)的整顿干部作风、调整公社体制、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等史料。
13.三年困难期间(1960—1962年)的因天灾人祸造成的生活困难、调整公社核算单位、解散公共食堂、全民生活自救以及调整国民经济、精简下放机关人员等史料。
14.“四清”(社教)期间(1963—1966年)的反对社会上“五股黑风”(投机倒把、偷摸扒窃、打牌赌博、迷信、单干)、反对干部“五气”(骄、娇、官、暮、怨)以及“小四清”(粮、钱、工分、实物)、“大四清”(账目、思想、组织、作风)和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等有关史料。
15.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年)的红卫兵大串联、破“四旧”立“四新”、派性斗争、五七干校道路、“三忠于”活动、学校停课复课、革命委员会建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割资本主义尾巴、批林批孔、落实“三项指示”整顿国民经济等一切重大运动和重大事件的史料。
16.落实政策期间(1978—1980年)的平反冤假错案,摘掉地、富、反、坏、右“帽子”等重大事件的有关史料;恢复高考制度和参加高考情况等史料;下乡知识青年回城等史料。
二、建国后睢宁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文字和图片史料
1.重点水利工程的修建、重大灾情的恢复自救史料。
2.乡镇企业发展历程的史料(特别是现在已经破产倒闭的不存在的企业史料)。
3.行业部门和其他事业发展(农业、卫生、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妇女儿童、法治进程、民政、科技等)的发展历程及重大成就和县属国营、集体工业厂矿的史料(各类学校、医院、
文化场所等创建始末,各种农民文化活动、扫盲运动、农村电影放映、赤脚医生、麻风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除“四害”、抗灾救灾、自然灾害等有关史料)。
4.建国前后反映睢宁人文、社会、城乡发展变化的比性文字、图片资料。
5.解放以来所发生的,在睢宁境内有影响的其他各类重大事件的史料。
6.学习雷锋、焦裕禄的情况和涌现的先进人物等有关史料。
7.睢宁民间文化艺术名人生平、秩事,从事文化文学艺术方面的创作经过和经历。
8.历史文化古迹探遗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物及情况等史料。
9.宗教在睢宁的活动及建设、兴起状况等史料。
三、睢宁籍人员参与全国、全省和其它地区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等的文史资料;睢宁籍人员在国内外、省内外较有名望人物的生平活动资料。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睢宁人支援边疆,从动员、前往及在新疆生活、生产和学习工作的资料。
四、华侨、港澳同胞在50年代回内地投资支援祖国建设,捐资办学、兴办公益事业;港澳同胞50年代回内地就业;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有关人士回大陆的文化交流和贸易;睢宁与友好国家地区、城市的外事往来等史料。
【重要提示】作者对所提供的稿件来源、真实等情况负责;拒绝已结集出版的稿件;同时欢迎继续提供建国前未发表的重要“三亲”文字史料和相关图片资料。
投稿地址:睢宁县行政办公中心主楼316室
投稿邮箱:snzx88388951@163.com
睢宁县政协文史委
201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