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晏婷莉: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官山镇的一片麦田里,正是夏收的好时节,在收获之后有很多草料堆零散的堆积在田间地头,在我身后就会看到一个个已经被打捆好的草料包,这些已经被打捆好的草料包将会被运送到哪里去呢?我先卖个关子,咱们跟随镜头一起去看一看。
6月2日上午11点,一辆载满了草料包的小货车驶入了官山镇秸秆收储中心,这天是该秸秆收储中心试运行的第一天,项目现场负责人杨昌强的心里既高兴又紧张,从草料包的过磅到入库,老杨事无巨细,监督着每一个环节。这些秸秆有什么用处?为何要建立这样一个秸秆收储中心?这与当地的食用菌产业息息相关。
官山镇农技中心主任 杨昌强:众友兴合菌业在我们这投资了四、五个亿,但是一旦运转了,它的主要原料秸秆结果变成市场稀缺,秸秆大部分都还田了,他们没有原料,他们前期众友兴合原料都是从河南调过来,成本非常高,针对它这一块的原料稀缺,我们镇里和众友兴合菌业说,我们来供应你们的草。
结合省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化要求及县“一带四园十二基地”的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官山镇成立了秸秆收储中心,作为菌菇生长的重要基料,秸秆收储大大推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此,镇里做秸秆加工生意的王吉勇深有感触。
官山镇黄圩社区秸秆加工厂负责人 王吉勇:我们整个官山镇以食用菌秸秆为一个契机,许多老百姓通过售卖秸秆收集秸秆解决了部分生活费用问题。另外,我们为了整合这个资源,今年我们官山镇又进行了机械打捆机械化收集这个业务,它的附加值能够更加的提高,然后我们每个村通过秸秆清运这一块也能增加集体收入。
在官山镇秸秆收储中心对面,一排排光伏电板整齐地排列着,电板下面一个个白色的棚子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原来,为了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官山镇利用“农光互补”项目,在“农”字上做起了文章,利用菌菇种植不喜光的特点,在光伏电板下面搭建大棚,打造官山镇食用菌栽培示范区。
官山镇农技中心主任 杨昌强:我们目前有20个爱尔兰氏双孢菇栽培示范棚已经在建,有的已经做好了。我们准备由众友兴和菌业给我们提供栽培包和全套的栽培技术,这里栽培棚里面的温、湿度是由联网提供、监督,农户进入之后只需要听话,不需要他有任何技术,就是懒汉式栽培技术。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收,厂方有技术人员临场指导。
依托企业的先进技术和镇平台公司规模化、现代化的管理,官山镇食用菌产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对此,除了承包户和各村可以受益,贫困户和低保户也享受到了真切的实惠。
官山镇农技中心主任 杨昌强:村里面可以把一部分资金直接兑付发放给村里面的低收入户和低保户,这样几方获益,村里面得到一部分资金,村里面对低收入户和低保户的帮扶又具体实施的,直接用钱帮扶的方式把这部分人收入给带起来。
吴羡 晏婷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