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沟镇文化馆馆长 吕守军:吴行、柳园和张宋,都是依黄河而建。
7月28日上午,记者来到刚刚落成的官路村史馆,双沟镇文化馆馆长吕守军主动当起了“临时导游”,向记者一一介绍起村史馆的设计思路。
双沟镇文化馆馆长 吕守军:当年六七十年代旱改水,当初我们这个地方就是依黄河,全部种植水稻,为了还原当时的田园风景,我们选择了这张丰收图。
在这张丰收图上,人民群众热火朝天的忙碌于田间,享受着丰收的那份喜悦,画面中金灿灿的稻米仿佛在散发着阵阵清香,沁入心脾。顺着丰收图参观,农家小院映入眼帘,砖木结构的土瓦房再现了当年的村舍场景,门两旁挂满了山芋、辣椒、大蒜、花生以及玉米等农作物模型,吕守军告诉记者,这也是双沟农业变迁的一个映射。
双沟镇文化馆馆长 吕守军:现在我们官路村,这一片全部拆迁过了,我们在这消失的村庄上,种植了鲜食玉米,现在有一千多亩。
村史馆里不仅仅记录下官路、柳园等几个村拆迁前的村容村貌,苏北特有的生产工具、民间传说等等均以实物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村史馆已成为承载村民回忆的场所。
附近群众 李玉娜:进这个村史馆,我眼前一亮,感觉到设计的非常用心,而且很别致,让我回到了七八十年代,就是小时候那时候留下的印记。
附近群众 张太红:我们这个村史馆建成以后很不错的,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收藏不少过去老一代的东西,确实有看头。
双沟镇文化馆馆长 吕守军:随着赵行柳园张宋,吴杭官路等村,相继拆迁,村民们其中的官路小区集中居住,消失的村庄永远是人民抹不去的记忆,成为了乡愁,乡愁是一根线,永远栓着乡亲们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仅是双沟镇官路农民集中居住区,在姚集镇高党农民集中居住区,曾经繁荣的“高党子铺”如今又一次被还原,商业街上商户云集,村民们经营着各式各样的商品,不仅让这里的村民购物更加方便,也让村民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村民陈克波就是其中之一,他在街里开了一家家电铺子。
姚集镇高党集中居住区居民 陈克波:最近这几年这里面都忙着装修,和添置电器,我的家电生意要比上几年好多了,每一家都够买冰箱空调,空调以前十户没有一户,现在每一户,家家都有了,甚至一户安装三台。
这在以前,陈克波觉得农村的市场不能做多大,现如今,家庭收入翻番,他对集中居住区的未来充满信心。
除此之外,在村民的期待中,今年上半年,古邳汤山集中居住区、高作镇首个农民集中居住区等相继开工建设,以此作为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抓手。另外,加快新型农民集中区建设是县委县政府“十三五”期间作出的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一项“美村庄、优生活、促增收、暖民心”的民生实事工程。根据规划,到“十三五”末,我县将建成100个集中居住区。据测算,全县232个集中居住区全部建成后,可有效盘活39.2万亩农村庄地资源。通过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推动县域公共资源最大限度流向农村,让广大农民享受到和城市接近的公共资源,过上让城里人羡慕的幸福生活。
袁增德 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