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睢宁新闻网!
关键字搜索

当前位置: 主页 > 头条 >

从镰刀到机械 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

时间:2018-06-28 13:57来源:未知 作者:睢宁新闻网 点击: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宣告终结;从亿万农民在城镇化进程中迎来“新生”,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改革开放40年,全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睢宁,也用四十年的时间,交出了一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答卷。

  先进的农具解放了农民
  王集镇大王集社区的李学群今年71岁,在他的家中,老式的独轮车、犁等传统农机具都被他视为掌上明珠。
  李学群说,30多年前,田地里的主要农具是犁、耙、耩,一家一户种几亩地,所有的劳作都要靠体力一点一点完成。
  “三亩地的小麦,用镰刀割下来之后要晒几天,在晒场上轧出来之后,才能把麦粒打出来。现在收种都用机械,一两小时就解决了。”李学群感慨地说:“现在农民种田太享福了。”

  新型农业发展
  实现农户和村集体增收
  国家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后,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先进的科学技术涌入农村,逐渐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
  近年来,土地集中流转成为了一种常态。通过土地集中流转,统一经营,一批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顺势而生,王集镇双营村就是其中之一。在镇政府的帮助下,该村成立了集体土地合作社。农户们既可正常收入土地租金,又可二次分红土地的收入,为村集体和村民都增加了收入。
  双营村党支部书记武维照介绍,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社自去年9月份成立以来,购置了收割机、植保机、打捆机等五种机械,经营了土地800余亩,全部进行机械化生产,预估算一年收入可达20余万元。
  双营村的经营模式是我县全力打造的“11841”新型农业经营联合体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目前,全县18个镇(街道)共成立集体合作社466家,各合作社均已取得带有“集体”字样的营业执照。全县共备案农场1322家,经营面积54.06万亩;15座冷库正在加紧建设。

  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序推进
  仝刚跃是凌城镇农技中心主任,年初以来他一直忙碌在该镇的蔬菜大棚基地里。据了解,该镇依托“一稻两菜”产业优势,在杨圩、方庄、凌东、秦圩4个村建设了蔬菜大棚基地,新建钢架大棚125个、面积140亩。据初步估算,每年可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左右。
  仝刚跃告诉记者,基地还是该镇的产业富民项目之一。该基地采取“镇农业公司+村级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村级合作社带动村低收入户到大棚内打工,预计可带动60户以上低收入户就业,每个低收入户年收入超过12000元,实现当年脱贫。
  记者从县农委了解到,近年来,我县坚持“稳粮保菜、扩特增经”总体思路,按照“选准方向、做大规模、打响品牌、形成特色”的要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序推进,着力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2018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开工建设(涉及李集、凌城、双沟、王集4个镇),计划11月底完工。岚山侯庙、梁集刘圩、沙集朱庙等总面积超10万亩的11个高标准农田项目稳步实施。完成产调面积1.4万亩,12个镇(街道)启动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农产品品牌培育工作加快推进,推广使用“彭城古黄河”等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初步完成400余个“三品一标”的申报计划,“南许酥梨”、“睢宁小花生”等地理商标预计7月获批。全国最大的茧丝绸进出口企业之一的苏豪集团来睢商谈蚕桑深加工项目,全县农业产业化品牌明显加快。

付方方 报道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