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搭台让农民钱包鼓起来
“大家快来看,这是纯生态的盆栽蔬菜,可以直接入口吃,清爽带些许甜味,很好吃。”网红主播在盆栽菜中,随意拿起几根空心菜,边吃边直播。近日,泰州大泗镇光普农场专门邀请网红主播帮助带货,扩大盆栽菜影响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政府搭台注册商标品牌只是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缩影。
泰州市还积极发展农业全产业链,在乡村产业上强优势。如结合大健康产业发展目标、定位,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做足、做活、做精“土特产”文章,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2+N”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格局。

科技赋能农业孕育幸福果实
“即便我在国外,只要手机能上网,打开相应的APP,就可以随时查看各地块的湿度、温度等参数,并对大棚进行精准管控。”江苏维清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拿起手机轻点,给前来参观的嘉宾,演示数字化在葡萄种植中的应用。

温度湿度智能控制,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遮阳帘自动控制……葡萄大棚的科技范儿给嘉宾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关专家参观企业后表示,这种农业+互联网融合发展,以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模式,值得推广。
“如果大棚里的温度、湿度等参数超过设定值,APP就会自动报警。”企业负责人表示,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减少了种植失误,提高了葡萄品质,同时用工减少了七成左右,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目前,该公司正积极申报中国绿色食品A级产品。

据统计,白马镇共流转土地16000多亩,创办各类农业企业(苗木、果蔬、中药材、稻麦)50多家,每年可带动村集体增收近200万元,带动210多人就业增收,人均年收入增加2.5万元。
白马镇的做法仅是泰州市推动科技赋能农产品的一个缩影,泰州市还整合科技、产业、人才等创新要素,建立特派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团队)服务制度,深度推进科技和农业对接,每年示范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20项以上,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3000个。
据悉,目前泰州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1%,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让农产品插上科技的翅膀助力农民增收。
为乡村培养更多“土专家”“田秀才”
近日,泰州合家欢家庭农场主郭美娟收到了好消息,她被推荐为2023年江苏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项目培育对象,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需善于接受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和新理念,乐于主动向农户分享经验、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以此达到“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头雁”作用。
近年来,在郭美娟带领下,农场因地制宜、推陈出新,在发展林下经济的基础上探索乡村旅游、订单农业等新模式、新路径形成集“绿色种养+休闲农旅”为一体的经营体系。

方案明确了乡村人才振兴的重点任务,包括加快培育乡村产业人才、培育造就特色乡土人才、选优培强乡村治理人才、稳定提升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培养壮大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健全完善乡村人才振兴体制机制等6个方面24条工作措施。
在培育造就特色乡土人才方面,泰州市将实施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加强对“土专家”“田秀才”培养使用,培育一批能够充分发挥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作用的优秀乡土人才,到2025年,泰州新增“三带”名人20名左右、能手40名左右、新秀100名左右、取得乡土人才职称2000人左右。
此外,泰州市还通过引进和培养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培强农业农村科技推广人才,发展科技特派员队伍等措施,培养壮大农业农村科技人才。通过健全乡村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服务乡村制度,加强人才分类评价评定,落实乡村人才福利待遇,强化人才激励措施等办法,进一步健全完善乡村人才振兴体制机制,让更多的人才愿意去农村、安心留农村。
编辑:姜景旸 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