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睢宁新闻网!
关键字搜索

当前位置: 主页 > 专题 > 全媒新七天 >

诗词热的背后是与传统文化的亲近

时间:2017-02-20 14:29来源:未知 作者:睢宁新闻网 点击:
      恰似一场春夜喜雨,在前一段时间,央视每晚8时开播的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刮起了一股收视风,节目内容成了许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吸引无数人的目光。
      县新城区实验学校六年级学生 沈思言让我知道很多的诗词,并且知道它们的出处…我也让我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在家里,现在我已经会背几十首唐诗了。
      睢中南校高三学生 徐钶金通过学习这个诗词,不是可以通过它可以学习到什么,而是可以把它融入到我的生活。比如说看到一个很美的景色,我可能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像通常说,这个景色很美、很美。
      睢中南校高三学生 刘晓东从我个人而言,诗词大会可以唤起一个中国人的(文化)情怀。
      翟宇超是一名大学生,平时非常热爱诗词,在他的QQ分组上,就用不同的诗句代表不同的关系。
      扬州大学学生 翟宇超比如,因为我在扬州上大学,十年一觉扬州梦,就是在扬州大学萍水相逢的人,虽然萍水相逢,但是多年以后还是值得怀念一下的。记者:还有呢?“从别后,忆相逢”,就是可能初中的同学或者高中的同学,虽然认识,但是以后不一定能见得到面。所以就用这个词来表达。
      在采访中,不少同学表示,时而典雅、时而质朴、时而感怀、时而高昂的诗词带给他们不少启示。
      县新城区实验学校六年级学生 周婧茜我最喜欢陆游写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记者:为什么呢?其中的两句给我的感触最深。“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求得真知。
      睢中南校高三学生 刘晓东记者:生活中喜欢什么样的诗词呢?比较有意境一点的,比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还有带一点气魄。
那么,这档诗词节目为何会吸粉无数?对此,教育专家认为,尽管时空相隔,但古诗文中蕴含的情感是贴近当下的。诗文是古代文人墨客基于对心态、社会的理解进行的创作,其中包含了很多人生的共同体验。
      县新城区实验学校语文老师 周莉每一首诗都是诗人当时一种精神、一种思想的寄托,能够流传下来的这些优秀的诗文,它们经过了历史的选择与沉淀,孩子们读起来不仅能够朗朗上口,而且比较浅显的那些诗文,他们能够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所以理解起来还是比较简单的,能够与诗人产生共鸣。 
      县新城区实验学校语文老师 尤勇中国古代的诗词,源远流长,浩如烟海,有的叙述了美丽的故事,有的蕴含深刻的哲理…其实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底,都有浓郁的诗词情节。
      睢中南校教务处副主任 语文教研组组长 金文潮诗其实最重要的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它的共情作用。这个共情当然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性”。所谓共情,也就是当我们内心中生出某种拳拳之情的时候,我们有时候忽然发现在一千多年前,甚至几千年前,我们的古人,曾经用他们唯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感情很好地表达出来了。那个时候,你会感觉到内心的一种欣悦。这我想就是共情之情。随便举个例子来说,当人们表达内心的暗恋之情时,我们古人有这样的诗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老师说,中国古诗词韵律齐整,用语凝练,有音乐性又给人留下想象空间,是为“天然美”,常读常背古诗词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语感和美感。此外中国古诗词还具有“内涵美”,体现在情感充沛,具有人格力量。
      睢中南校教务处副主任 语文教研组组长 金文潮诗这个字大家可以看一看,是一个言加上一个土,加上一个寸,那也就是说,诗是寸土之言。什么是寸土?当然就是方寸之地,什么是方寸之地,方寸之地当然就是指人的心灵。那也就是说,诗实际上是传达人心灵的语言。它既有认识作用,也有教育作用,同时还有审美作用。正是这些作用,中国古人特别重视诗这一体裁对于民众的一种启发意义。
一档雅俗共赏的诗词节目受到大众的关注,这也让不少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对今后的诗词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
      县新城区实验学校语文老师 尤勇比如说我们要摒弃原来比较死板的让学生朗读、背诵这样的形式,多创造一些情境,多用故事,游戏这样的情景,让学生进入中国古代这些诗词描绘的美好意境。让学生在游戏、在美好的情境当中,对诗词的美好内容有深入地了解,也增添他们对学习古代诗词的兴趣。
      公众对中华古诗词的日渐关注和喜爱,让老师们欣慰,目前大部分人学习古诗词还是基于实用主义。教育专家表示,尽管中小学教材中古诗词比重较以往有所增加,但教学仍以应试为主,学生大多死记硬背,体会不到诗词的意境和美感,留在脑子里的不过是文字符号而已,且只会让学生觉得“好难”、“ 没意思”,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加强古诗词的审美教育。
      睢中南校教务处副主任 语文教研组组长 金文潮在我们进行诗歌教学时,不仅仅是交给他们一些简单的应试方法,更要教给他们去欣赏诗、体验诗、感悟诗的一些内容。让他们了解诗情、了解诗韵,更要让他们能够去了解诗意。
      专家们表示,公众关注诗词大会,其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传统文化教育需进一步切合时代,精心选择内容,并利用现代传媒方式进行传播,也不排斥健康的娱乐化形式。从社会角度而言,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相互促进。
      腹有诗书气自华,诗词对人的影响可见一斑。前不久,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多个方面提出具体意见。“传统文化热”或许将在今年呼啸而至,而由一档节目激起的文化涟漪,也正期待着全社会的一种发自内心、出于真诚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崇。
周杨 冯龙飞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