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睢宁新闻网!
关键字搜索

当前位置: 主页 > 专题 > 正能量稿池 >

“警务改革”让群众看得见“平安”

时间:2021-09-30 09:35来源:王珂 作者:睢宁新闻网 点击:

 

  核心提示:今年以来,县公安局聚焦把创新社区警务改革作为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始终保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闯劲,保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的巧劲,探索出了我县社区警务改革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的“枫桥”经验。

 

  “一室两队” 提高办案效率

  “现在接到110指令,在东升街农贸市场有噪音扰民,需要睢城派出所民警王兆庭到现场进行处置”。指挥调度岗火速受理警情,情报研判岗汇聚所需各类基础数据对警情综合研判形成产品推送至社区警务队和案件办理队,综合管理岗在做好传统内勤的职责基础上做好矛盾化解工作,质态监管岗对警情、勤务、民意等进行监管,基础管控岗对社区警务队基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管理,联动协作岗结合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联动开展数据共享、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近日,记者走进睢城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各岗位人员都在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各岗位之间密切协作,各环节无缝对接,各组互为齿轮、传动运转。

  睢城派出所下辖15个社区,常住人口约8.7万人,流动人口3000余人,是我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同时作为人流、单位物流、资金流密集地区,在过去同样面临着传统警务模式与复杂治安状况的矛盾、警力少与案件多的矛盾。

  一组官方数据显示,社区警务整合改革后,睢城派出所实现各警种同步上案、同步勘察、同步研判,违法犯罪警情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99%,刑事案件立案数下降62.03%,刑事案件破案率上升26.56%。

  从数据看变化,从变化看成效,而这样的硕果源于睢城派出所率先实行的“一室两队”社区警务制改革。睢城派出所副所长程立民介绍:“‘一室两队’严格按照盯警情、盯风险、盯事件、盯案件、盯人员‘五盯’机制,让民警实现了‘下社区’到‘在社区’的转变,提高了办案效率,我们做强综合指挥室、做精案件办理队、做实社区警务队,初衷就是为了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所队站”三位一体 警务现场解决

  坐标定位于地处苏皖两省三县六镇交界处,距离城区约四十分钟车程的李集镇,该镇总人口51853人,地理位置偏远,人口密度大,特殊的区域位置和复杂的道路交通,使李集镇一方面面临着群众去城区办事距离远的矛盾,另一方面面临着车流量和事故警情攀升的难题。

  改革创新的过程,实质就是“破”与“立”的过程。如何统筹把握城镇地区人口、经济、治安、交通等方面的差异,实现对治安要素的精准管控。李集镇派出所率先破题,紧紧围绕“稳治安、防事故、促畅通”的要求,创新推出了“所队站”合一运行的乡镇警务模式。“我们将派出所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与交警中队机动性强、消防救援人员专业性强等优势有效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派出所、交警中队、消防救援站各自的职能作用,整合警力资源,优化警务效能,使农村社会治安道路交通秩序得到有效改善。”李集镇派出所所长沈淼告诉记者,自运行以来,一个警情三方力量上手,一个线索三方平台追踪,零距离沟通,警务现场解决,“所队站”三位一体的警务模式在实战中已经体现了高效融合的优越性。

 

  创新改革 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一个案例,一个缩影。无论是城区组建的“一室两队”警务模式,还是乡镇创新推出的“所队站”三位一体警务模式,都是县公安局推动基层警务工作回归本源、融合发展,创新社区警务改革,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的生动实践。

  围绕“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目标,睢宁县公安局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完善新时代派出所工作清单体系和操作指南,明晰基层基础和专业警种的职责边界、工作标准,推动社区警务改革“靶向发力”。该局还探索实施“警格+网格”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组织民警下沉到居住地或周边社区,推动机关警力向派出所下沉,派出所警力向社区前置,多渠道多形式充实加强基层基础警务力量,让群众看得见“平安”,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睢宁的警务改革跑出了睢宁速度、民生温度。

全媒体记者  李淑玲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