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在王集镇丙科花生供销合作社里,一辆辆满载着花生的运输车辆接踵而来,分拣、色选设备高速运转,工人们正将精选过的花生包装成50斤一袋,然后装入一辆辆大货车,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陈丙科戴着一顶草帽,穿梭在一辆辆运输车间,将袋子打开,抓出来一小把花生,倒在手掌中仔细检查品质。“这个花生果实饱满、颗粒大,长得很好。”在陈丙科的检查中,一袋袋花生被定出了价格。
今年49岁的陈丙科是王集镇陈楼村农民,自家种了七八亩花生。不过,他还有个身份,就是丙科花生供销合作社的负责人,名副其实的花生产业经纪人。由于做生意讲诚信,陈丙科不仅在县内赢得了较好的口碑,安徽、铜山的一些花生种植户也把花生运输过来售卖。“陈老板收花生,价格高于周边地区收购商。来到这卖花生,货到付款,老不欺少不哄。”花生种植户杨道理数着手里厚厚的款项,乐呵呵地说。
据了解,王集镇花生种植历史悠久,是睢宁县优质花生的主产区,几乎家家户户种花生,花生种植面积超过7万亩。二十多年前,陈丙科看到乡亲们精心种植的花生,由于没有销售渠道,只能低价卖给“二道贩子”,就想着要如何帮助乡亲们降低风险。“我们王集镇产出的花生一点儿也不输给外面超市里卖的,我就想着不能让百姓们一年白干,也想着为自己创造点财富。”陈丙科开始到处跑市场,研究全国花生批发行情和规律。他的手机里增加了各地加工厂、批发商的联系方式,花生的销售范围也由江苏、安徽、山东等地逐渐扩大至四川、湖北、陕西等地。
从两眼一摸黑,到建立稳固的销售渠道,再到建立诚信受欢迎的行业口碑,陈丙科一步一个脚印,在花生销售的领域里占据了一席之地。“市场打开了,‘大王集小花生’的名头打出去了,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王集花生。”陈丙科说,未来,希望能继续打响“大王集小花生”的品牌,让王集花生红遍全国。
全媒体记者 任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