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睢宁在县域综合实力、产业发展、改革创新、城乡一体化建设、绿色生态、民生改善、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县获评2017年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县、创新创业百强县,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明显增强。
2017取得丰硕成果,2018在新起点上我们将有更大作为。从本期起,让我们以政府工作报告为指引,回顾辉煌,立足当前,展望蓝图,共建“强富美高”新睢宁。
回望2017
农业发展效益不断提升
◆粮食总产量达9.32亿公斤,实现“十四连丰”。
◆新增高标准农田14.7万亩、产调12.1万亩、高效设施农业2.6万亩。
◆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67家、家庭农场427户,“11841”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初步建立。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基本完成。
◆投资8.2亿元,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小型农田水利等20余项重点工程,“小水改”入选全国基层改革创新案例。
◆故黄河沿线区域产业、扶贫、生态、文化、旅游等布局进一步优化,综合开发效益渐次彰显。
镇村发展步伐持续加快
◆建成小镇客厅5个。
◆双沟、李集再度入选全国千强镇。
◆沙集电商小镇入围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桃园获评省农业特色小镇。
◆21个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建成使用,3.6万农民喜迁新居。
◆双沟官路、姚集高党分别入选全国“十大最美乡村”、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
生态文明建设持续优化
◆完成徐沙河、古邳引河等47条河道疏浚,整治黑臭水体328公里,控制断面稳定达标。
◆规范整治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220个。
◆关闭取缔燃煤锅炉838台、非法砖瓦厂和落后化工企业23家。
◆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白色污染全面绝迹。
◆“两网协同”深入推进,建成再生资源利用站点11个。
◆新增和改造城区绿地226公顷,建成城乡街头游园22个。
◆“百村万树”工程深入实施,栽植各类树木超600万株。
群众生活持续改善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920元,增长9.9%。
◆新改扩建村综合服务中心30个。
◆为低收入农户发放扶贫项目收益资金近900万元。
◆3.6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脱贫、13个经济薄弱村摘帽。
社会治理不断强化
◆平安睢宁、法治睢宁建设步伐加快,“七五”普法全面开展,群众法治意识不断增强。
◆“百千万”大走访和“五项督查”活动深入推进。
◆持续开展好人评选,市民张文章入选年度中国好人,全县累计获评13人,居全市前列。
立足2018
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关键,着力发展现代农业
●强化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建成高标准农田10.3万亩。
●年内所有镇完成1万亩产调、1个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1万吨冷库的“三个一”建设任务。
●发展农业拳头产品,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省市领先的农业品牌。
●建立健全集农业保险、经营销售、冷链物流、农技推广等于一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以统筹镇村建设为抓手,着力改善农村发展面貌
●完善小镇客厅、商贸综合体、连锁快捷宾馆等功能设施,配套建设燃气管网、绿化亮化、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项目。
●建设电商、商贸、旅游、蚕桑等特色小镇,力争3年内,所有镇全部创成新型中心镇或特色小镇。
●建设特色田园村落10个,升级改造撤并乡9个,打造多种类型、各具特色的新型社区。
以增收致富为重点,着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积极推进产业富民、电商富民、生态富民,加快建立同成长、共分享的富民新机制。
引导“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带动村民致富。
●加快各镇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推动企业集聚发展。
●促进“种田潮”向“务工潮”“创业潮”转变,实现务工创业增收。
以精准扶贫为突破,着力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
●重点帮扶因病因残因灾因学致贫、返贫低收入人口,形成长效、稳定脱贫机制。
●年内实现3.5万低收入人口脱贫、13个经济薄弱村摘帽,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