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睢宁新闻网!
关键字搜索

当前位置: 主页 > 本地 >

魏集镇:“蟹”肥稻长迎丰收

时间:2021-09-13 10:03来源:睢宁融媒体中心 作者:睢宁新闻网 点击:

 

  魏集镇黄墩湖滞洪区,靠近黄河故道,地势低洼,汛期无法排水,素有“洪水走廊”之称。近年来,魏集镇在黄河故道综合开发中,借助黄墩湖滞洪区水源充足、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的优势,把它改造成为万亩稻蟹共生基地。

  眼下,那里水光潋滟,白鹭飞舞,稻蟹长势喜人。趁着晴好天气,王圩社区党总支书记赵厚利和技术员刘士海一起忙活在稻蟹共生种养区域,仔细查看螃蟹的生长情况。

  在一片蟹稻田里,刘士海手脚麻利地抬起浸在水中的地笼,一只只横行霸道的螃蟹便“上岸”了。中秋吃母蟹、重阳吃公蟹,刘士海抓起两只螃蟹一边观察,一边说:“现在正在给母蟹追黄,喂的是煮熟的玉米与海鱼,另外还要给它定期补钙,让它可以更肥、更好吃。这儿螃蟹大的可以长到七八两,一般的也在四两到半斤之间。”

  据介绍,秋季的螃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大量蛋白质及钙、锌、铁、维生素等,是人们喜食的佳品。刘士海表示,他家的螃蟹成熟后,除了口感特别鲜美,还有一点甜味儿。基地养殖的是中华绒蟹,和太湖大闸蟹同一个品种,生长周期1~2年左右。“我们采用稻蟹混养模式,水稻与螃蟹互利共生,螃蟹以稻田里的浮游生物、害虫等为食,减少了水稻农药喷洒和螃蟹饲料喂食,而螃蟹生长要蜕壳,蜕掉的壳可作为水稻的肥料,促进水稻生长,绿色无公害。”

  赵厚利介绍,魏集镇万亩稻蟹共生基地中有3640亩在王圩社区,不算农户利润,每年为村集体带来的纯利润收入有100多万元,现在村两委又整理出2000多亩黄河故道的河滩地,按照“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瓜则瓜”的模式承包给大户,来年村里的集体收入还会增加70多万元。

  据了解,魏集镇黄墩湖滞洪区核心区的徐庄、戴庄、陆圩等村(社区)与王圩社区遥相呼应,都属于魏集镇万亩稻蟹共生基地。其中徐庄、戴庄2个村庄拆迁合并而成的湖畔槐园,依托古黄河文化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目前已成为集观光旅游、娱乐休闲、采摘购物、农事体验和农耕文化于一体的生态田园综合体。2020年9月成为江苏省第四批“特色田园乡村”,今年还荣获“江苏省绿色蔬菜产业特色镇”、“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荣誉称号。

  魏集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王金贺表示,稻蟹共生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新型职业农民”的农业经营体系,农户们把水稻和螃蟹放在一起“种”,发展有机大米、生态蟹二合一的循环农业,一亩地至少带来1.5万元纯收益,给农户带来实打实的红利,真正实现了“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双收”。

全媒体记者 冯威 通讯员 陈士洲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