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金秋时节,颗粒归仓。睢宁各地在稳产保供的同时,注重水稻的质量、品牌、营销,让水稻种得好、卖得好,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益补充。
辟良田 发展生态水稻
11月3日,在魏集镇黄墩湖滞洪区水稻收割现场,这边收割机快速作业完成,那边播种机已经开始播种。魏集镇高级农艺师郭延斌告诉记者,这是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秋收秋种工作。
据了解,魏集镇黄墩湖滞洪区优质粮示范区种植两万多亩生态绿色水稻,其中6000多亩为“稻蟹养殖”基地,发展生态有机大米、生态蟹二合一的循环农业,实现了“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双收”。郭延斌告诉记者,去年魏集镇稻田综合种养水稻总产106.08万斤,出米率66%,可以加工大米70万斤,目前已经销售52万斤,线上线下累计销售收入为900余万元。
“我们建设了稻米标准型厂房,有效解决了储粮难、卖粮难问题,并吸纳魏集镇80余户低收入户在基地工作,带领大家走上致富之路。”魏集镇农技中心负责人周刚说,黄墩湖滞洪区优质粮示范区普通种植区域主打生态稻米。魏集镇把农业与畜禽养殖企业结合起来,用生态农家肥培育良田。据统计,该镇目前有沼气站三家,畜禽规模养殖企业14家,今年魏集又引进由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睢宁新六农牧科技发展生猪养殖项目,为该镇生态循环农业注入新动力。
育良种 打造区域品牌
邱集镇水稻种植面积12.8万亩,占睢宁县水稻种植面积五分之一。该镇依托沙祠农场成立邱集镇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按照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绿色化的水稻生产要求,深耕细作,全程服务全镇水稻生产。
记者来到邱集镇大主村看到,收割机正在收割村集体合作社种植的430亩新品种“万象优111”水稻。该村党总书记孟忠手捧一把稻米,乐呵呵地跟记者说:“这品种是中国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培育的最新水稻品种,可以跟泰国香米相媲美,今年产量也不错,又是一个丰收年!”
“我们与江西红一种业等龙头企业合作,发展订单式农业,种植‘万象优111’水稻4万亩以上,有效规避市场风险,保障老百姓利益。”邱集镇景顺农业有限公司生产部负责人刘涛告诉记者,为保障稻米质量,邱集镇实行“统一良种、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统一植保、统一收购、统一加工销售”的“六统一”服务。邱集镇配套建设了沙祠农场300亩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了高楼冷库、陈楼粮库等专业粮食储备库;镇农业公司统一购买了插秧机、植保机、收割机、烘干机等,分水稻片区集中进行机械化插秧、植保、收割、烘干等;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全方位服务确保水稻质量。
“2018年邱集镇入选第二批江苏省‘味稻小镇’,2019年邱集镇获得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镇’。目前邱集镇正在培育仝海米业、诚实粮油等大米深加工企业13家,计划打造集产、加、销于一体的水稻产业链与价值链,打造‘味稻邱集’区域品牌,为睢宁县乡村振兴贡献邱集力量。”邱集镇副镇长冯作锋说。
魏集镇、邱集镇只是睢宁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为促进粮食生产水平稳步上升,睢宁县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为县域各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提供有力保障。江苏(睢宁)现代农业(稻麦)科技综合示范基地专注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工作,常年与科研院校合作,每年组织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合作社等参观、考察新品种、新技术实验成效,不断为睢宁县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全媒体记者 冯威 通讯员陈士洲胡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