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近年来,我县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藏粮于地”战略,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水平,补齐现代农业发展短板。近日,记者从县农指办获悉,我县10万亩生态高标准农田项目于10月启动建设,预计,明年6月完工。
稳步推进
打造“绿色+丰收”的颜色
初冬季节正是水利施工的“黄金期”。近日,在庆安镇境内的五支沟,记者看到数台挖掘机正在进行河道清淤。“我们从10月份开始进入工地,进行前期的放样工作,主要集中在魏集的5个村和庆安的2个村。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白塘河以西到251省道这一段的清淤工作,争取本月底全部完成清淤。”睢宁县水利工程建筑安装公司技术总监张珂表示,此次清淤工作结束后,他们还将对河道整体景观进行进一步打造,让其更好地同沿线的农田、林网、道路等自然生态融为一体。
与此同时,在睢河街道伙房村,挖掘机、压路机、推土机等机器齐上阵,正在对道路的路基进行重新硬化施工。“我们主要是负责10万亩高标准农田20公里环形道路施工,分别是叶火线、红陶线、三支渠路。”徐州盛达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王刚告诉记者,这三条路预计12月底实现通车,剩下的道路按照指挥部要求,争取在明年6月之前保质保量完工。
河道清淤和道路建设都是我县10万亩生态型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该项目按照“丰田、秀水、联路、润林”发展思路,建设灌溉系统、排涝系统、生产交通系统、田间林网、恢复生物多样性、农田尾水循环利用、地表水降雨收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数字农业、农田运行维护等,提档升级基础设施,改善农田生产环境,构建生态湿地,建设绿化工程,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增强碳消纳能力。
“我们这个项目区有两个特点,一是一切围绕着保障粮食生产来打造,体现出来丰收的颜色。二是处处体现着绿色生态的文章,设置生物栖息地保护农田生物的多样性,打造集生产、生活、生态融为一体的实验示范区。”县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何猛说。
齐心协力
筑就“三园”的“金粮仓”
项目总投资3.4个亿,涉及庆安水库周边姚集、庆安、魏集、梁集、睢河5个镇(街道)21个村,总面积10.75万亩,其中农田面积8.16万亩。自项目启动以来,我县科学规划、积极统筹协调, 成立了县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指挥部和10万亩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指挥部,实行“一天一调度,一周一汇报”的措施,确保高标准农田项目有序推进。同时,坚持群众路线,依靠群众,深入群众,做好群众的宣传解释工作,让群众主动配合工程建设。
目前,各镇(街道)负责的清表清障和土地流转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虽然土地清表中,所涉及的清苗部分为杨树等经济作物,和老百姓的钱袋子紧紧联系在一起,但是全程没有发生不和谐的场景。有些农户还主动清表,为项目腾土地。
“虽然个人利益损失点,但这个项目能为我们带来很多好处。”庆安镇种植大户周水表示,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解决了当地农田碎片化、灌溉难、大型机械无法作业等难题,也为当地种植大户进行土地规模化流转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也坚定了我们继续扩大种植规模的信心。”
成片连块的生态型高标准农田不仅成为了种植大户眼中的“抢手货”,作为土地流转的“供货者”,村集体也在其中得到了“管理费+土地租金”的双重收入。这让高标准农田真正成为了促进增收的“香饽饽”。“在这次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我们村统一流转土地4300亩,分租给大户后,每亩收取50元的管理费用,能增加村集体收入10多万元。”魏集镇王行村党支部书记王志中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加上清表清障中整理出的新增土地400亩,一共可以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0万元以上。
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土地生产条件上带来的巨大变化,也进一步拓宽了各地农业产业的发展思路。作为此次10万亩生态型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的核心区,庆安镇打算立足此次项目打造,用好用活“11841”新型农业体系,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让我们整个片区实现田成块、林成网、路相通、水相连,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示范区,让“三园建设”在庆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庆安镇人大主席张景昌介绍。
据了解,项目实施后,可新增可耕种面积3000亩,新增水田面积1.8万亩,提高亩均纯利润一倍以上,农民土地租金直接增收200元每亩,提高总氮、总磷20%利用率,为改善耕地质量和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更可靠保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振兴。
“农田的高标准就要有高质量,最终才能实现农业的高效益。我们必须要严抓项目质量,把事情做真做实。”何猛表示,同时他们将继续抢抓进度,力争在明年6月之前完成主体工程施工,确保不误农时,为全县群众增产增收创造条件。
全媒体记者 任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