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睢宁新闻网!
关键字搜索

当前位置: 主页 > 本地 >

以农兴业让咱睢宁农民的日子更红火

时间:2022-11-08 09:03来源:睢宁融媒体中心 作者:睢宁新闻网 点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连日来,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邱集镇各村(社区)及其带领下的新型农民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在喜悦之中谈报告、话变化、谋发展。

近日,在邱集镇大社村的田间地头,同村及邻村的部分村民,自发组团来到种植大户王敦跃这里学习“稻虾共养”的“秘籍”。

“在繁殖小苗期间可以卖一批虾苗,每亩150斤以上,再留一部分虾苗,成虾后能达到每亩200斤,这样一亩的收入约3000元。我种的水稻是镇里推荐的优品万象优111,一季稻虾总收入差不多是每亩5000元。”王敦跃一边为村民讲解稻虾共养的注意事项,一边介绍近几年稻虾共养的收入情况,向村民传授他的“致富密码”。

今年是王敦跃稻虾共养的第四个年头。在村集体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基础上,经村集体邀请的稻田生态种养专家的指导,王敦跃承包的土地由原先的几十亩增加到百余亩。现在他非常乐意让更多的村民也“尝到这份甜头”。

据了解,邱集镇大社村稻虾共养基地占地550亩,是稻虾邱集产业聚集区的关键部分,集育苗、成虾、示范推广、技术培训为一体。大社村党总支书记高宏勋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下一步我们还想加大稻虾共养规模,继续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低收入户’的模式,逐步把成熟的稻虾共养技术推广给更多的农户,带动大家共同富裕。”

在邱集镇王楼村,70岁的老党员王中泰在收听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后告诉记者,从以前的村庄环境脏乱差,到现在的道路宽敞、水清树绿,他见证了这个村庄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家门口既有可以就业的工厂,也有看书的阅览室,还有跳舞的小广场,村里的老百姓过上了城市居民的生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近年来王楼村在集中居住、居家养老中心、电子厂等民生工程上持续发力,带领村民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实现家门口就业,让村民和村集体收入越来越多。“下一步,我们还将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增加群众收入,让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党总支书记高峰表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10年前,邱集镇仝海村还是省定经济薄弱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甚至还有近百万元的外债。近年来,仝海村依托仝海大米品牌,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订单农业,让这里种植的大米畅销大江南北,村集体收入突破30万。

“下一步,我们想利用春秋季存储的秸秆实现增收,并把废旧校舍改建为标准厂房,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让村集体收入超百万。”党总支书记朱贤君表示,村集体收入增加的同时,会不断完善村里的各项基础设施。“村里每年给大学生发放奖学金,给60岁以上的老人发澡票,还给患大病的人发放救助金。我们村所有人的垃圾费都不需要个人出,全部是村集体给出的……”一说到村集体这两年为村里办的实事,村民王翠娓娓道来。如今村里水泥路通达,绿树成荫,她还听说村里马上要为大家安装路灯了,“幸福”是她生活在这个村里最大的感触。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过程中,邱集镇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不断健全全镇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全镇的公共服务水平。

邱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朱浩声表示,下一步,邱集镇将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建好基础设施,着力解决好全镇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把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奋斗目标。

付方方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