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胡昌辉
在邱集镇大余村的一块麦田里,成片的冬小麦已经出苗、长势喜人,一片绿色映入眼帘。
该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农艺师赵春正在田间为村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讲解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该村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以强化小麦田间管理为抓手,邀请技术专家、组织村级农业技术员不断加强小麦日常技术管理和现场培训指导,不断提高村民小麦管理水平,确保小麦品质和产量。
赵春今年58岁,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是邱集镇水稻、小麦种植技术专家。他从2007年开始尝试水稻机插秧,是我县最早从事机插秧的“探路者”,摸索出了一整套优质稻、麦高产栽培技术,现在负责全镇的水稻、小麦生产。他告诉记者:“今年的冬小麦长势很好,只要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抓住‘种好粮’这个关键,我相信明年的收入会翻倍。”
像赵春这样的乡土人才,在邱集镇有1600多名。
近年来,邱集镇围绕乡村振兴和“三乡工程”实施,构筑起乡村振兴人才高地,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邱集镇工业集中区现有规上工业企业20余家、服务业10余家、现代商贸业18家。通过对接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引110名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组建科研团队10个。目前,徐州振宁建材有限公司与广东省科学院成立新型建材研究团队,王梓优团队研发的再生骨料制作植被混凝土项目成果入选艾斯维尔国际数据。
邱集镇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开展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优质稻米、稻虾共生发展为邱集镇特色产业,“味稻小镇”成为邱集镇的名片。为打造农业品牌,邱集镇建立了专家工作站,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张家宏多次来到工作站,传授“一稻三虾”综合种养技术,指导“稻田虾”“虾田米”特色品牌打造。
今年,邱集镇与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建立合作关系。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生导师温彬、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侯诒然来到邱集镇专家工作站,开展稻虾品质提升、稻田水土改良和固碳减排技术研发与应用,建立了“品质控制——过程减施——高质循环——精准管控”技术链,推动了现代农业绿色循环发展。
为培养更多的“土专家”“土秀才”,邱集镇还加大乡土人才培训力度,聘请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人才库的技术人员到镇里开设培训班和技术讲座,同时发挥退休老科技工作者专业技能优势,组织他们深入工厂车间和田间地头传授技术。当前,已有1600多名“土专家”“土秀才”进入邱集镇“乡土人才库”,他们已成为当地高效种植、高效养殖、市场营销等的行家里手。
记者手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只有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强磁场”,才能将人才引进来、留下来、育出来,让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大展才华、大施所能。而邱集镇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