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冯威 通讯员 陈士洲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在基层要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实处着力,用为民服务的真心,引导群众共同构建新时代乡风文明,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
“我们陶河社区已经连续十年被评为省级文明社区。今天的会议,一方面和大家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另一方面与大家协商讨论制定‘村规民约’,树立文明新风。”12月1日,魏集镇陶河社区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村规民约”协商议事会,社区党总支书记花纯武就制定“村规民约”实现“四自”同大家讨论。
“四自”即“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主决策”“自主监督”,旨在坚持群众主体,发扬基层民主、推进村民自治。
“陶河社区位于魏集镇区中心,常住人口5400余人,共1200多户,目前已有一半人口迁入新型社区居住。社区沿街店铺多,娱乐广场多,只靠社区管理,不能满足群众需求。所以我们大力推进社区管理与群众自治有机结合,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变‘被管理者’为‘管理者’,群策群力推动治理能力提升。”花纯武介绍。
“我家养了40多头猪,所以平时我经常到社区图书室翻阅养殖方面的资料,学习生猪养殖的知识。”社区居民李敦平说,许多孩子放学后到社区图书室做作业、学习,放假期间,社区志愿者还组织开办“假期课堂”,为青少年提供假期休闲学习服务;春节期间,许多民间书法家在这里开展写春联送春联活动;社区还将图书室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融合,志愿者定期到这里开展经典诵读、读书沙龙、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图书室“活起来”,成为服务辖区百姓的重要场所。
“我喜欢打乒乓球、篮球,在广场上跳绳。”阳光透过玻璃照在社区活动室里,居民李敦文正同乒乓球球友激烈交战。
休息时间,李敦文告诉记者,现在社区村容村貌变化很大,走的是宽敞的水泥路,住的是新盖的小区,晚上有路灯,大家都喜欢出来到广场上跳广场舞,生活娱乐方式丰富多彩。
“我们社区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完善公共设施,提高为民服务水平,让居民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我们还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花纯武告诉记者,陶河社区的“村规民约”主要针对公共场所管理、社区环境维护、群众生活习惯等方面制定管理制度,在红白理事上,社区以党员干部为主力军,积极倡导、引导群众摒弃铺张浪费、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陋习,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保障。
“我们社区还开展‘最美’系列活动,评选一批‘身边好人’、‘最美家庭’。同时在社区宣传游园区树立优秀人员的优秀事迹宣传学习公示,发挥典型人物引领、示范作用,倡导文明新风,促进移风易俗。”花纯武说道。
记者手记:“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培育文明乡风,营造良好的村风民风,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加强基层服务、基层设施建设,提高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陶河社区的经验表明,只要用真心为民服务,就能推动群众积极主动加入乡风文明建设,形成人人参与、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让文明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