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睢宁新闻网!
关键字搜索

当前位置: 主页 > 本地 >

党旗飘扬风帆劲

时间:2022-07-02 17:29来源:睢宁融媒体 作者:睢宁新闻网 点击:

全媒体记者  薛莉 张昕  通讯员  苗瑞峰 赵鹏

核心提示: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共产党员不仅是一种身份,更蕴含着深沉的责任和使命,是干事创业的先锋模范,是弘扬正气的时代标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近日,本报记者走访农村一线、社区基层,探访党员背后的故事。

扎根农村 热血青年献青春

“我想做一些真真切切能帮助低收入户的事情。”6月28日,在庆安镇杨圩稻虾基地,28岁的预备党员龚天擎说道。入职四年,寒风吹僵过他的身体,烈日晒黑了他的脸庞。

龚天擎是庆安镇农业公司——睢宁县创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经理,2019年8月入职。入职的第一天,他参加了庆安镇精准扶贫大会,会议决定建设庆安镇万亩稻藕虾基地用于精准扶贫。那是他和这片稻藕虾基地缘分的开始。

庆安镇万亩稻藕虾基地分为杨圩稻虾基地、杜巷藕虾基地和胡巷稻虾基地,目前3个基地都由他负责。其中,杨圩稻虾基地是他带着工人一点一滴建设起来的。

时针拨回到2019年底,杨圩稻虾基地正式开工建设。龚天擎清楚地记得开工第一天的场景。“十几台挖掘机一同开挖虾塘,我当时心潮澎湃。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工人,以最快的速度建设好这个基地。因为这是一个扶贫项目,事关低收入户的增收。”龚天擎说道。

那个冬天是龚天擎记忆里最寒冷的冬天。冬日寒风凛冽,开工没多久,工地附近路口上方的电线被大风吹散,垂落下来,影响运输车辆进出建设现场。他站在路口,拿着树枝举起电线,一直站到天黑,直到最后一辆运输车离开工地。很快虾塘挖好了,需要精确测量虾塘大小。寒冬里,他拿着测量仪围着各个虾塘跑了整整一周。测量仪的屏幕都被冻坏了。

杨圩稻虾基地总面积1600亩,由农业公司以每亩900元的租金流转集中,建设了虾塘、道路、移动板房、绿化等配套设施后,又以每亩900元的价格出租给低收入户。该稻虾基地共有33个虾塘,由33户低收入户承包,杨洪友就是其中之一。2020年3月,杨洪友第一次走进稻虾基地,尝试稻虾共养。“什么都不会,多亏了小龚带我去外地学技术,帮我平整了塘口围堰。”杨洪友细数龚天擎帮过的忙。

庆安镇是西瓜种植大镇,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每年4月初开始上市。3月底,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也影响了西瓜销售。龚天擎主动请缨,担任了庆安镇农产品运输保供组主任,扛起保供和销售的大旗。了解群众需求,掌握实际情况,协调运输车辆,协办通行手续……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那些日子,龚天擎和同事们每天晚上十一二点才能回家,早上五点又要起床。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产区产得出,运得走;销区调得进,供得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庆安镇农产品运输保供组累计帮助销售西瓜4000多万斤。“很累,也很兴奋。特别是看到瓜农脸上的笑容,听到连声的谢谢,感觉所有的付出都值得。”龚天擎说。

 敢打敢拼 巾帼不让须眉

“包装时,蝴蝶结要舒展,颜色要齐全,不能有差错。”6月29日,在徐州巨匠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经理张霞忙个不停,一会检查半成品质量,一会叮嘱员工仔细包装。

张霞今年刚满30岁,大学期间就入了党,党龄已经有七八年了。她个子不高,干起活来却很利索。作为徐州顶好饰品有限公司的经理,打样、接运货物、确定制作流程、分货、监督质量、发货,每个流程她都参与,样样精通。

其实张霞并非专业对口,她大学里学的是“安全工程”专业,毕业之后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工作期间认识了现在的老公,并一起回到她老公的家乡——李集镇发展。刚开始张霞是不适应的。“非常辛苦,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半夜三更来货,我们得守着,接到货就开始清点,做好下发准备。”张霞直言这份工作比外贸工作辛苦得多,但她从来没想过放弃,“干一行爱一行,我得做好,我也相信我一定能做好。”

一干就是五六年,张霞也从手工加工业的“小白”变成了“全能手”。期间,她和丈夫还先后迎来了两个小生命。现在,她的第二个孩子才四个月,但她早就来厂里忙活了。“还在坐月子的时候,公司需要开发票,没人能弄。电话打给我后,我立刻就来了。我是公司的经理,也是一名党员。公司有需要我义不容辞。”张霞爽利地说道。

在巨匠工艺品坐班的员工有30余人,基本都是女性,需要照顾家庭。张霞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她们却非常照顾。用她的话来说:“相聚是缘,大家都是姐妹。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帮助。”

“有需要找她,她都会帮忙。她也会主动询问我们需不需要帮助。”正在裁剪布料的张亚楠这样评价张霞。“加班晚了,他们夫妻俩会主动送我回家,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霞姐会耐心地劝导我。”在员工张梦芹眼中,张霞是个知心姐姐。

张霞从事手工加工业的时间不长,但她细心、爱学,对于小组长和员工的请教毫不保留,已经带出了数位新来料加工经纪人。

 老骥伏枥 站好最后一班岗

“责任到人。以小区为单位,村两委班子成员包片负责。”6月24日上午,睢河街道天虹社区党总支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刘一勇敲定疫苗接种工作推进措施后,又马不停蹄地接待来访群众。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这几天,不少居民因为学区划分的事找到刘一勇。他将来访的十余位居民一起请到会议室,详细讲解学校的优缺点,了解并统计居民的诉求,汇总上报。

送走来访群众,刘一勇急忙找到综治主任刘迎询问胡小六(化名)的低保证补办情况。原来,今年天虹社区按照上级部署开展民生大走访,重点对精神病人、失独家庭等弱势群体进行登记。其中,梳理出的25名精神病人,由社区干部、片长等分别包挂。患有精神疾病的胡小六就是其中之一,刘一勇是他的包挂人。

前段时间,胡小六离家出走,社区干部、民警、群众齐动员,最终在宿迁找到他。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刘一勇和胡小六的家人商量,送他去徐州医院进行治疗。决定就医后,家人发现低保证被胡小六撕坏。“已经办好了。”得到刘迎的肯定答复,刘一勇又委托刘迎下午送胡小六及其家人前往徐州治病,因为他马上还得去协商解决居民房屋开裂问题。刘迎满口答应。

“来得最早,走得最晚”刘迎用这八个字评价刘一勇。“非常忙,社区里大事小事都需要他过问、处理。也是我们的榜样。”刘迎说。

天虹社区下辖九个小区,常住8300余户,2.4万余人。人口众多,社区工作面广量大。另外,还有不少社区居民回迁至位于仝场社区的天虹新村。

近期,天虹新村旁边地块开始施工,导致不少居民的房屋开裂。村民有诉求,村干部就要行动。中午11点许,刘一勇来到仝场社区和社区干部一起通气梳理村民需求。下午,他再去街道汇报,争取早日解决问题。

去年,天虹社区在金泰尚城等小区成立了党群服务站,创新构建了“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站-党员中心户-党员-群众”的小区管理服务模式。每个服务站联系两至三名“党员中心户”,“党员中心户”从退休干部等基层党小组成员中推选产生,每个“党员中心户”联系约10名党员,每名党员再联系约40户群众,通过织密织牢这样的“红色纽带”,增强了党建工作在基层“最后一公里”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加强了党群、干群联系。“群众有事找社区干部,是对社区干部的认可。我们心里非常自豪。不管多累,心里是开心的。”刘一勇说。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刘一勇今年已经57岁,他想站好最后一班岗,今年加把劲把集体经济收入再提高一个台阶。“我准备在社区下辖的物业公司方面做文章。”刘一勇介绍,天虹社区于2017年成立了睢宁县潘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该物业公司目前负责体育馆的物业,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约10万元。“下一步,计划向小区物业进军,通过劳务输出模式,与物业公司合作,扩大规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刘一勇壮志满满。

挺身而出 情暖邻里间

    “整栋楼共有4个单元,疫情防控期间共有21户居民在此居住。其中,1户居民是独居老人,3户居民为70岁以上的老人。”谈及中国城小区D区6号楼的居民情况,楼长朱一宁张口就来。

朱一宁今年36岁,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党员。今年4月份,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了睢宁。当时物资紧张,一些居民家中已经断粮。特别是老人不仅家中没菜,又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网上订菜。朱一宁想,这样下去不行。他统计了楼栋里缺菜的家庭和独居孤寡老人的家庭情况后,就去找社区网格员主动请缨。“我是党员,又是退伍军人,我想做志愿者,为大家服务。”朱一宁这样对网格员说。

就这样朱一宁成了楼长。每天协助社区核酸检测、统计物资、发放物资,忙碌异常。“每天嘘寒问暖。主动帮我们联系物资,政府物资全部运到楼下方便我们领取。我们是老小区,没有电梯。一些家庭只有老人,行动不便也搬不了重物。他就主动把物资送上门。非常负责,也非常贴心。看到他那样辛苦,我们也主动伸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轻他的负担。”居民沈辉说道。

由于疫情防控期间表现突出,最近,朱一宁被睢城街道正式聘任为中国城小区D区6号楼楼长。楼长的主要工作是收集民情信息、宣传政策法规、调解纠纷矛盾、开展慰问活动。

走马上任后,他第一时间和网格员一起上门与居民交流,了解居民情况,填写“梳网清格”专项行动入户走访调查表。“有了朱一宁这位楼长,我们这栋楼就有了主心骨!以后有事,我们就找他。”居民魏万梅对正在记录情况的网格员说道。

“得知当选楼长的消息时,特别自豪。”谈及接下来的工作,朱一宁说了四个字“一如既往”,他将及时了解,及时沟通,为居民服务。发挥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