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北斗导航系统进行小麦播种,和传统的播种方式相比,效果有什么不同?近日,睢宁县李集镇50余位种田大户专程赶赴位于庆安镇的试验田,现场“见证奇迹”。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去年下半年,李集镇依托扬州大学技术力量,全面深化与张瑞宏教授团队合作,做强数字化农机农艺融合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当前,张瑞宏教授团队正在研制双轴分层切削旋耕灭茬、双镇压卫星导航联控播种等成套技术,启动建设北斗导航数据中心、农机跨区域耕播作业共享平台、生产管理平台、技术服务平台、信息农业服务平台、全国种植大户数据库,聚焦无人化、数字化、精准化,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转型升级。
“耕种的高质量才能换来收获的高产量。根据张瑞宏教授团队的试验数据,这片试验田在小麦播种时使用的是‘九合一稻麦耕播机’,可让出苗率提高20%以上,壮苗率提高30%以上,节省化肥20%以上,有效实现产出、成本‘一升一降’的综合效益。”在活动现场,徐州瑞宏数智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市场经理蒋喆耐心为参加活动的种田大户解疑释惑。
据介绍,“九合一稻麦耕播机”运用北斗导航三维定位联控,打造播前施肥、双轴分层切削深耕匀混秸秆全量还田、平整、镇压、开种沟、宽带控深播种、覆土开沟、二次镇压、开排水沟“九合一”耕播模式。
“你看这麦苗,刚发棵就这样壮,午季增收一定没有问题。”试验田里,李集镇柳圩村“新农人”王李要和同伴们兴奋地议论着。
“现在才看出来?俺上两天专门来取经,这旁边的常规种植田里的麦苗乍看也不错,和试验田里的一比就相形见绌了,明显能看出来它们的差距。”李集镇袁肖村种田大户郭佃民笑着接口道。
“这样精良的机器,操作起来一定很复杂吧?”已有40多年农机驾龄的花厅社区老机手王行强急着问。
“有经验的机手半小时就能学会。”农机技术人员笃定地说。
“目前,李集镇已采购50台数字化耕播机具,返租给张瑞宏教授团队统一运营、统一管理。”领队的李集镇农业农村办公室技术人员孙永远告诉记者,下一步,李集镇将强化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宣传与培训,充分利用培训班、农机科技下乡等方式,重点面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现场展示农机农艺措施的优势,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实际操作等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应用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自觉性。
“我们坚持‘政用产学研’协同发展,依托扬州大学科技研发成果,吸引上海爱就投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风投资金,在李集镇落户成立徐州瑞宏数智装备科技有限公司,采取‘高校+企业+政府’共同参与的多元投入方式,建设机艺融合数字化农业装备生产基地,初步建立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其中,政府通过搭建利益共享平台,高校负责农机农艺融合科技研发,企业负责机艺融合产业推广。”负责李集镇乡村振兴工作的李集镇人大主席鲍中强介绍,目前,该项目现代化农艺融合生产线正在加快组建,待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可生产3万套智能农机装备,实现产值150亿元、利税30亿元。
记者 冯威 通讯员 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