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睢宁新闻网!
关键字搜索

当前位置: 主页 > 本地 >

打造生态河道 塑强全域美丽 推动乡村振兴

时间:2023-07-13 09:22来源:睢宁融媒体中心 作者:睢宁新闻网 点击:

记者  袁增德

睢宁因水得名,也因水而兴。农村河道是睢宁河网水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和毛细血管,具有防洪排涝、灌溉排水、水源保障等功能,也是农村生态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近年来,睢宁将河道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内容之一,全方位推进生态河道建设。

整治小河道

既保生态又强功能

在沙集镇仝圩村,盛夏的小秦河水平如镜、清澈柔美,河边树木郁郁葱葱,偶尔有一只水鸟掠过水面,点起一圈圈涟漪。经过全面整治,小秦河上建设了仝圩闸,成为沿线农田灌溉的重要水源。

“小秦河疏浚建闸后,解决了沙集镇南部7个村的农业灌溉问题,同时大大提高防汛抗旱的功能。”沙集镇水利站负责人潘力久介绍,整治前的小秦河不仅经常断流,附近村民还经常往河里扔垃圾,与生态二字相差甚远。去年,县水务局抓住凌城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开展的契机,对小秦河进行了生态河道改造。该工程总投资1200万元,清淤2.62千米,两侧护砌5.24千米。与小秦河相连的送水河也同步整治完成,仝圩村还在河边建好了公园,生态面貌大为改观。

“现在看到的河道干净整洁,河边小广场也成为村民遛弯的好去处。”仝圩村党支部书记徐永表示,村两委组织人员对河道进行定期打理,清除两岸杂草、打捞漂浮物等,让河水始终清澈、河岸始终景美。

监测大河道

水质达标各美其美

在徐沙河岗头桥下,徐州市睢宁生态环境局水科负责人刘宏宇隔三差五就带着专业仪器仪前来检测水质。他告诉记者,作为全县较大的生态河道,徐沙河不仅涉及睢宁城南片区的农田灌溉,河边还是市民休闲徜徉的理想场所,因此,水质达标格外重要。

“从检测结果来看,徐沙河岗头桥水质基本接近地表水三类水质。我们将对该断面进行长期监测,遇到特殊情况及时通知属地或者相关部门做好水质保护工作。”刘宏宇表示,目前,我县对黄河故道、徐洪河等都采取断面定期监测方式,确保水质稳定可控。

青山清目,流水静耳,有山有水就是有福之地。睢宁水系相对发达,现有河道432条,全长1813.87公里。近年来,我县通过加强生态河道建设、全面推行河长制,农村河道面貌有了显著改善。截至2022年底,全县创建生态河道97条,总长664.74公里,覆盖率36.64%。去年9月,省水利厅、财政厅联合发文对2021年度全省农村河道长效管护考核情况进行通报,睢宁被评为全省第一等次。2022年度,睢宁生态河道被认定60条,总长308.87公里,评定总长全市第一,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位列全市第一等次。

2023年,按照各镇覆盖率不低于40%的创建任务,睢宁将努力再创成生态河道101条约394.25公里,进一步维护河道基本功能,为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奠定水利基础。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