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睢宁新闻网!
关键字搜索

当前位置: 主页 > 微信图文 >

70后:彩礼适当即可|那年,我们的彩礼

时间:2022-07-29 09:44来源:睢宁融媒体中心 作者:睢宁新闻网 点击:

“无线睢宁”系列报道

《那年,我们的彩礼》

 

今天给大家讲述的

是“70后”家庭彩礼的故事

 

“为爱结婚没要彩礼”

杜晓庞和魏莉,分别出生于1975年和1976年,两人是高中同学,于2001年结婚。

“那时候一分钱没要,结婚前我就看到他们家的情况了,他是老大,姊妹又多,母亲身体也不好,我不想为难他,就没要。”魏莉说,当时父母一开始是不同意的,但是看到她那么坚持,也就随她了。“我父母比较尊重我,婚后对我爱人也一直都很好。”

 

杜晓庞和魏莉结婚时,还在部队当兵,回来办婚礼的钱,还是跟战友借的。

“谈恋爱时,我在军校,放寒暑假两人能见个面。毕业后我在部队,婚前一年有30天休假,婚后45天。刚结婚那几年,家里一直都是我爱人在付出。”杜晓庞说,两人结婚后,手里没有一分钱,前四年一直都是魏莉一人边工作,边带着孩子租房子住。他至今都对妻子当时的付出既感动又愧疚。

 

魏莉是高中化学教师,杜晓庞转业回家后,在县法院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两人的家庭积蓄也逐渐充盈起来。

“我们结婚后前几年很窘迫,刚毕业,工资才四百多。他在部队,结婚后,钱也贴补给家里,主要因为母亲生病,花销大,他还要供妹妹上学,没办法。”魏莉认为,如今社会生活条件好了,适当的彩礼还是需要的,这也是双方互相尊重的体现,婚后,还是要靠男女双方共同努力奋斗。

 

如今,两人的大女儿杜雪妍也已经上大学了,未来也将面临彩礼的问题。

对此杜晓庞认为,彩礼是双方父母对孩子的一种补贴,也是为了让孩子婚后生活能更加安逸舒适一点。但是如果彩礼过多,对孩子反而是一种伤害。“我们当初因为家庭条件有限,情况又特殊,生活困苦了些,所以父母适当的支持也是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彩礼的要求确实是男方不可承受的,这对孩子婚后幸福也是一种阻碍。”

 

“彩礼适当即可”

王海龙和周红,都生于1977年,两人的缘分来自一场偶遇。“那时候我家里有人开饭店,在那里认识他的,他那时候是厨师。”

相遇后的第三年,两人结婚了。“1998年结婚的,当时我们感情好,我家庭条件又好,对彩礼什么的也不在意,就让他随便给一些,就是5000块钱。”周红说,当时社会时兴买三金,彩礼也普遍在3到5万元之间。

 

“当时我一个月工资是800多块钱,5000块钱对我家来说不算多。但是小家庭的积蓄,主要还是靠婚后共同创业打拼吧。”王海龙如今与妻子共同经营一家饭店,两人共同买了房子、车子,孩子也都受到很好的教育。

 

“结婚幸福与否,与彩礼没有多大关系。两人在一起,能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相信对方,就一定能过得好。”王海龙表示,现在的年轻人结婚,包括彩礼在内,更多的压力可能是在双方父母身上,“天价彩礼”可能不仅伤害到小夫妻的感情,更会将父母压得喘不过气来。

 

“我觉得彩礼主要看家庭情况,你认可这个人了,彩礼就不需要太强制,适可而止,毕竟走到一起不容易。”周红说,她的女儿已经24岁了,将来结婚她也不会对孩子的彩礼有什么要求,只要孩子两人过得好就行。“小家庭组建后,互相扶持着走下去,你照顾我,我照顾你,互相包容理解,怎么会过不好?不用因为彩礼而对婚姻怯步不前。”

 

 

记者 | 龚玉

编辑丨葡萄

审校丨李璇

责编丨邢传杰 仝勋

监制丨刘砾

总监制丨鲁晓波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