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在庆祝建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心走深走实,落地落实落细,引导各地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法,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党的光辉历程,通过身边的变化,感受党的丰功伟绩,让我们一起走进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茱萸山街道才沃村村史馆,听老党员们讲述才沃村在党的领导下从偏僻村落到最美乡村的故事。
看到村史馆里陈旧的风箱、陶罐、铡刀、犁耙等一件件生活器物和旧农具,有着55年党龄、77岁的老党员段好绪感慨万千,他告诉记者,以前家里很穷,吃水要走很远的路,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次小麦面,这些老物件见证了才沃村的发展,见证了贾汪的历史变迁,现在的好日子都是党领导的好。
徐州贾汪茱萸山街道才沃村老党员段好绪说,以前这地区非常旱,没有水,都去外边驮水,水源很缺,以前生活困难很了,那时候小麦一年到头都见不到,就除了逢年过节能吃上,都用风箱烧点柴火,都是鲜柴火。现在生活什么都不缺,油盐酱醋什么都不缺,还有冰箱彩电,家里还有小汽车,日子相当好。
据老党员们回忆,新中国成立后徐州贾汪才沃村的党支部从地下转到地上,村里第一任党支部书记蔡可彬是一位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老战士,他刚到村里的时候,徐州贾汪才沃村只是一个种植产业结构单一、家家户户靠卖磨石为生的小村落,只有简陋的草房和一眼望不到头的泥泞小路。
那时候全村只有20名党员,为了发展经济,老支书带着20名党员搞学习、促发展,努力打开磨石销路,带动全村致富。
上世纪八十年代,村里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徐州贾汪才沃村党支部立足村内实际,提出“要想富,先修路,种果树”的口号,带领全村党员代表到山东泰安学习果树种植。经过学习实践,徐州贾汪才沃村靠着种桃子逐步富裕起来,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望越来越高,形成了“人人学习党员,争相成为党员”的氛围,当时,全村党员已经超过40多人。
2000年前后,在村支部的带领下,徐州贾汪才沃村及附近村庄的万亩桃园初步形成,远近闻名,桃树种植成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徐州贾汪才沃村一共有8任党支部书记,全村党员从原来的20名发展到如今的近百名,徐州贾汪才沃村也从一个偏僻的落后村落成为如今令人心驰神往的特色田园乡村。
徐州贾汪茱萸山街道才沃村老党员杨友国说,2015年开始,在徐州贾汪区委区政府的号召下,大力开发旅游业,这儿有青山有绿水,督公湖就在村内,大景山、大洞山都在周边,滑雪场两个,漂流两个,游客一年比一年多。
老党员们由衷感叹,正是老一辈共产党员在每一个关键的发展节点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才成就了如今的徐州贾汪才沃村。
村史馆里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一张张弥足珍贵的图片、一件件岁月留痕的物件都是活生生的教科书,生动鲜活地见证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乡村变化,彰显了一代又一代革命人的奋斗精神。
如今,徐州贾汪才沃村把村史馆打造成农村红色教育阵地,多维立体展示乡村历史变迁,传承红色文化和民俗风情,村史馆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场课堂,村里定期组织广大党员群众开展实地参观、座谈交流、家训家规征集、红色征文诵读等活动,让广大党员群众了解家乡发展变迁,让村史馆真正成为党员群众学党史、悟思想的新载体。
徐州贾汪茱萸山街道才沃村老党员张振林说,作为老党员,把党史党章,代代传下去,左邻右舍,也给他们把党的精神、党的好政策,以前跟现在的对比也都说说,也让代代的传下去、教下去。
来源:贾汪融媒
编辑:崔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