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睢宁新闻网!
关键字搜索

当前位置: 主页 > 民生 >

难忘的扒河经历:人工劳作已成往事

时间:2023-09-12 08:50来源:睢宁融媒体 作者:睢宁新闻网 点击:

记者  袁增德

  

  2023年4月徐沙河治理工程现场

1978年12月扒徐洪河场景

“我年轻时最盼望的就是寒冬时节跟生产队一起去扒河,因为能吃上大锅菜、白馒头……”今年80岁的赵景财是庆安镇林庄村一名老党员,当记者把扒河的老照片递给他时,他用颤颤巍巍的手接过仔细端详,生怕错过每一个场景。

“那时候大家伙干劲都大,不仅能吃白馒头,还给算工分。有工分就能换来粮食,所以都想去。”赵景财说,自己从1976年参与扒河,一直到1986年的10年间,先后参与了京杭运河、徐洪河、白塘河、小濉河以及黄河故道的扒河工作。

“去徐洪河扒河的时候,我记得是去古邳段。那时候跟生产队去,头几天就开始备粮,家家要出大白菜、面粉等,最重要的是要准备好扒河工具,铁锨、徒车子(独轮车)、扁担等,还要带上塑料布搭帐篷在河边过夜。那时候一般都是两个人盖一床被,铺一床被才暖和。”赵景财详细叙述着参与扒河的准备工作。扒河十分艰苦,自己又没有经验,经常陷入泥沼里,尤其是鞋上全是泥的时候,推不动独轮车。“推独轮车也需要技术,不是用蛮劲就能推好的,不掌握发力技巧就容易翻车,一翻车就等于白干,还得让小队长批评几句。”后来,赵景财被安排到牵拉独轮车工作。拿着照片,赵景财说,里面有个拉独轮车的人十分像自己。

“那时候就能体现出人多力量大的道理。”赵景财说,每个生产队包一段河道,这一段河道里的淤泥都要清理出来,往往一干就是几天时间,再回家换洗休息。

“到了八十年代,拖拉机普及了,拖拉机开不上去河堤,我们就全部在后面推着,虽然也很吃力,但扒河的效率高多了。”赵景财说,推拖拉机时,大家一块喊“一二三”,手上、嗓子一起使劲,身体前倾几乎贴着地面,一步一步往前挪,车子一点一点慢慢往前走,直到开上河岸上才能松口气。

林庄村党支部书记赵飞告诉记者,他也曾经参与扒河,不过时间很短暂,也就两三年时间。记忆最深的就是喜欢热腾腾的大馒头配上猪肉炖白菜,尤其是干完活、出完力,咬上一口白馒头就上一口热菜,那时所有的疲惫都融化在饭菜的香味里。

“那时候的场景就跟老照片里一样,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大家都干劲很足,天再冷也不觉得冷。”赵飞说,那时候群众都想当先进,看到其他队干的快都想方设法赶工,不能落后。

“1990年后就有小型挖掘机了,扒河也就更轻松了,人工扒河时代也接近尾声。现在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清淤河道、修筑堤坝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推土机、挖掘机、泥桨泵都陆续出现了,工程既快还标准。”赵飞说,从扒河变化就能看到祖国的变迁。虽然现在不用人工扒河了,但那时“上河工”吃苦耐劳、排除万难的精神永远值得传唱传承,并激励现代人一往无前,为建设家乡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