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睢宁新闻网!
关键字搜索

当前位置: 主页 > 睢宁政协 > 文史资料 >

刘如晏重修王祥履墓考

时间:2017-09-12 14:51来源:未知 作者:睢宁新闻网 点击:
吴临津
  
  康熙五十三(1713)年,广西桂林人刘如晏来任睢宁知县,就职不久,发现县内一些家庭亲人之间,常因故争吵不休甚而骨肉相残,还有的投诉公门,诉状“纷若庭下”。他观此民情民风,不禁发问,睢民之间的孝敬宽厚之心为何如此淡薄?他翻阅睢宁旧志,希望从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县志中有王祥履墓的记载:王祥,字修徵,东汉末年琅琊临沂人,其曾孙就是蜚声古今的书圣王羲之。王祥以“孝”著称,历仕汉魏晋三朝,初为徐州别驾,晚年辞官,晋武帝司马炎封他为睢陵公,泰始五年(公元269)卒。睢人慕其德,在城南二里许建有王祥履墓。时有记述:“睢为公食邑,固当俎豆不祧。”明穆宗隆庆年间,巡按御使王友贤(山西吕梁中阳县庞涓寨人,明嘉靖三十八年巳未科进士)立碑以纪,后为黄河淤没。康熙初睢宁县教谕孙大经、县尉缪振稷复立新碑。康熙三十六年,睢宁教谕李业瑞又立王祥祠于城隍西。
  刘如晏按图索骥,亲往观之。原址已无墓而有碑,公在碑前伫立沉思:前人因何为王祥一履建墓,何示于后人?历经二千年仍代代相传,是何原因?当时,王祥食邑睢陵,他的孝行,使他得到了当时人们的爱戴,因爱其人,而宝其物,即使微如一履,也建墓珍藏,表明当时王祥施政于教,人们能够遵守不失,而不会有逆理乱常之事。孟子曰:“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孝,是王祥所遗存,而尊奉者睢陵,则是王祥施政之邑,睢宁先人建立此墓,是要向后人表达一个愿望,即让王祥的“孝”永留睢宁,代代相传,世世不忘。想到此,刘侯恍然顿悟该如何做,他“爰以节衣缩食之余,买砖建墓”,将墓前荒地开垦成五十亩熟地,充作祠堂祭田,命人看守,所得收入,除供祀春秋两祭外,还用于修祠修墓,以确保这座已存世约二千年的睢宁王祥履墓传之久远。
  王祥履墓曾为睢宁八景之首。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