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睢宁新闻网!
关键字搜索

当前位置: 主页 > 微信图文 >

落实两会精神·对话“一把手” | 产业民生齐发展!睢宁这两镇继续发力……

时间:2021-02-02 10:08来源:无线睢宁 作者:无线睢宁 点击:
 
 
面对全委会和《政府工作报告》规划的2021年和“十四五”时期发展蓝图,睢宁各镇、街道迅速行动,立足自身实际进行下一步规划,用实际行动贯彻全委会和两会精神。

 

落实两会精神·对话“一把手”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

凌城镇和李集镇是如何落实会议精神的

 

 
 
 

凌城镇

 
 
 
 
2021年,凌城镇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实体经济、农业农村、区域融合、生态人文、民生保障五大部署,抓好各项工作,聚焦“产业经济强镇  活力幸福凌城”的定位,构建凌城镇“一核两翼六区”协同发展的格局,全力建设现代化新型中心镇。
 

聚焦产业经济强镇  打造活力幸福凌城

 
江苏久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11月落户凌城镇,该项目是2021年凌城镇10大重大项目之一。其企业产品主要包含智能公交站台、垃圾分类箱、城市雕塑等有关城市景观的金属类公共设施产品。
 
 
该公司负责人表示,企业落户凌城是出于相关政策、交通、周边钢材市场布局等方面的考量。目前企业前期准备工作正有序进行,计划年后开工,凌城镇也一直积极地帮助企业筹备开工事宜和招工。
 
 

据介绍,2021年凌城镇计划实施重大项目10个,目前已签约重大项目6个,正在实施6个。

位于久泰智能科技隔壁的凌城镇云创部落科技孵化基地,也是已实施的重大项目之一。目前该基地装修已全部完成,即将对外运营。

 

 

 

凌城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管明占:

“云创部落科技孵化基地,主要是为全镇的中小科技型企业孵化提供载体和平台,同时为全镇电商家具企业、中小企业的孵化服务作好平台载体。我们将招引知识产权、财务、法务、直播运营等团队入驻,为本地家具企业提供基础性和升值性服务。此外,我们还将培养一定的中小科技型企业。”

 

凌城镇党委书记许祥春介绍,凌城镇在农业方面将进一步完善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司、农户、集体利益链接机制,依托综合服务中心平台,通过育秧、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等社会化服务,带动大户和村集体增收,实现多方共赢。

 

 

凌城镇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于2020年6月开工建设,项目投资1500万元,占地31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

 

凌城镇党委副书记  李峰:

“其中包含仓储、加工、烘干、有机肥生产、沼气生产等,预计项目建成后,年收益在150万到180万之间。仓储烘干这方面,预计一年可烘干粮食9000吨,能够满足一万亩的社会化服务需求。中心预计今年4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据了解,凌城镇计划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全镇统一流转土地达6万亩,实现全域优质稻麦生产基地,做强万亩稻蟹共生基地,打造生态养殖业。同时,依靠镇级现有产业,全力争创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凌城镇党委书记   许祥春:

“凌城镇2021年重点围绕加强园区载体建设,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我们计划2021年园区规模再扩大300亩,建设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招引重大项目10个,今年计划新增列统工业8家,全镇2021年的经济总量、产业经济层次、整体效益都会有很大的提升。我们将结合‘11841’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加强农事服务中心建设,以我们镇的双城农业公司为龙头,起到带动示范作用;扩展万亩稻蟹养殖基地,利用农事服务中心做好100亩的育秧基地,同时,把优质稻麦生产基地扩展到四万亩,提高全镇的粮食品质及经济效益。


 

 
许祥春表示,下一步凌城镇将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强化“三必”责任感、“三零”新思维,以钉钉子的精神,抓铁有痕、踏石有印,为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十四五”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李集镇

 
 
 

 

李集镇是远近闻名的商贸重镇,县委全会及两会后,李集镇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做强工业文章与增进民生福祉中来,扎实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打造宜居宜业“大李集”。
 

做强工业文章  增进民生福祉

 

“现有厂房是李集镇政府帮我们租的,租金很便宜。”李集镇徐州君米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松介绍,该公司主要生产伸缩晾衣架,在拼多多、淘宝、京东等网络平台销售。为支持和帮助企业发展,政府每月都会开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实训等活动。公司现有30多名员工,平均每人每月工资在5000元左右。
 

 
 
 
据了解,近年来,李集镇持续做强工业文章,深入企业内部,根据实际,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做大做强本土企业,扶持扩大企业规模。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李集镇未来发展的总体思路。2021年李集镇计划完成镇区国土空间规划,腾笼换鸟释放土地资源300余亩,镇工业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开工,燃气站完成建设,贯通经二路、纬八路、纬六路道路网。计划标准厂房内入驻企业5家,推进完成7个重大产业项目。
 
 
李集镇党委副书记姚尧说, 在未来发展中,李集镇不仅要强工业,还要重民生。下一步李集镇将实施“暖心工程”,持续完善城市功能。
 

 
 

 

贺法琴在李集镇从事海尔专卖已经有30多年。他告诉记者,作为经济强镇,李集镇区商贸发达,以前到处都是流动商贩占道经营,严重影响交通秩序。现在政府建立了疏导点,对流动商贩规范管理,而且持续改善镇域环境,老百姓幸福感得到很大提升。“道路都硬化了,栽了风景树和花卉,环境很美。”贺法琴说。

 

 

下一步,在老城区改造方面,李集镇计划建设街头游园5个,提档升级道路5条,中山路两侧人行道改造1万余平方米,外立面改造3万平方米,铺设污水管网5公里,主干道和背街小巷亮化全覆盖,推动老城肌体更新,唤醒老城发展记忆。在新城区发展上,实施“精品工程”,高标准进行规划设计,积极与知名企业对接洽谈,着力打造精致的公园新区。

 

 

李集镇党委副书记姚尧说: 

“我们将坚决落实'五百目标',强化亩均投资强度,牢牢把握招大引强生命线不松懈。强力推进年度计划的7个重大产业项目,积极招引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多、带动性明显的优质项目,为全镇已有的规上企业、小微企业,安排专人帮扶,实行'一企一策',着力培大育强李集镇实体经济。我们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做优做实公共服务,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着力解决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让全镇老百姓生活更加舒心、安心和放心。”
 

 

 

姚尧表示,李集镇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委会工作部署,落实“三新要求”,围绕“五五工程”,以争创省级经济发达镇为目标,在强镇、兴村、富民工作上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打造“新样板”。2021年,计划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力争20%;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增长2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力争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个。

 

记者丨 龚玉  闵亮 冯威  通讯员赵鹏
编辑丨苹果
审校丨丁科
责编|邢传杰 仝勋
监制|刘砾
总监制|樊志海

睢宁人都在看

睢宁人返程的行李箱,看到第一个就哭了

78.85亿!睢宁3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涉及......

划重点!一图读懂政府工作报告

春节怎么过?睢宁疫情防控全攻略来了!

睢宁蓝!家乡的蓝!

关于疫情,睢宁发出重要倡议!

睢宁开出首张罚单!这样养狗要被处罚!

此生无悔入睢宁!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分隔线----------------------------